前段时间,多年没有联系的大学辅导员在群里发表格来登记我的职业情况,突然发现,我居然已经毕业10年了。
在共享表格里,我看到很多同学的职业和职位,这不禁让我思考,我们同一个专业的同学,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如此丰富,是什么导致了我们在一起学习四年但是10之后年区别这么大。
同时,刚毕业那年我们大学期间的14个关系比较铁的男生组了一个群,我以此为样本分析,发现了一些能稍微代表社会现象的缩影。
现在开始他们的故事,这14个同学现状如下:
公务员:3人 占比:21.42%
教师:4人 占比:28.57%
国企:3人 占比:21.42%
私企:2人 占比:14.28%
自由职业:1人 占比:7.14%
个体户:1人 占比:7.14%
同学1 F-35
出生沿海富裕城镇,家境优渥,父母职业不详,大学期间对学习和找工作的事毫不忧心,其他同学担心职业前景提前准备考编,教师资格证等,他总是乐呵呵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他差不多就是平时上上课,没课了就在宿舍看电影,既不逃课,也没有继续深造的野心。毕业前夕,把自己的近视眼给激光矫正了,然后狱警笔试面试一次通过,现在在老家二线沿海城市监狱工作,妻子是公立医院系统职工,都是体制内,生活安逸无忧。
同学2 SU-57
出生沿海富裕城镇,家境优渥,父亲是做生意的个体工商户,和前一个同学一样,大学期间乐观开朗,没有压力,学习一般般,毕业后先是在国企上班,后来考进老家城市的一个开发区当办公室文员,工作几年之后又考进老家沿海三线城市法院上班,成为一名公务员。他是这14个同学中第一个在毕业第一年,家里就给安排好了房和车的,现在生活也基本上是无忧无虑。
同学3 J-20
出生沿海富裕农村,家境小康,父母职业不详。这个同学大学期间积极向上,品学兼优,本科毕业之后继续留校深造,硕士毕业之后进入家乡二线沿海城市国有大银行上班,作为银行系统国企职员,待遇丰厚。由于他本人聪敏学历又高,目前是领导重点培养对象,前途光明。
同学4 F-16
出生中部省份三线城市公务员家庭,家境优渥,父母皆为高知分子。大学期间豁达自信,能言善辩。毕业后先是考回老家城市当公务员,后来因为对工作感到不满意而辞职,辞职之后游历祖国大好山河一年多,然后考上英国大学硕士,出国留学之后一口气读完博士。前几年才刚毕业,目前行踪不定,工作不详。从经历可知,他的工作对于他只是满足人生精神需求,并不需要以此为生存手段。
同学5 F-15
二线沿海省会城市公务员家庭,家境优渥。父亲退休前最高职位为市政府副厅级干部,不完全准确,总之是挺大的一官。大学期间这个同学低调平和,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你很难通过他的在校的样子猜出他爸是类似副市长那样的大官。毕业后先是在事业单位工作两年,后来以超高笔试面试分数考入老家沿海二线省会城市市政府某单位,成为公务员,直到毕业十年之际,已经是单位科级干部,年轻有为。
同学6 SU-30
沿海省的内陆县城农村家庭,家境普通,父母职业不详,这个同学大学期间比较自信开朗,勇于尝试并主动找机会锻炼自己,对本专业的知识和就业方向不太感兴趣,也从未想过考公考师,毕业后成为地产销售,至今都未更换过职业方向,目前不能说大富大贵,也是过得可以。
同学7 F-22
沿海城市的富裕农村地区,家境小康,父母职业不详。这个同学大学期间成绩较好,专业知识扎实,毕业后遵循本专业大多数人的择业方向通过教师考试,目前在老家沿海富裕城镇小学任职,本来就工作能力突出,更加由于中国小学低比例的男教师数量让他脱颖而出,目前已经是校领导职务。由于在老家沿海发达地区城镇工作,生活压力小,也还不错。
同学8 JF-17
沿海省的内陆县城农村家庭,家境贫寒,父母务农。这个同学大学期间比较低调含蓄,大学期间,和大部分专业内的同学一样,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然后按照本专业的主要从业方向,领取教师资格证,考试,先是三支一扶2年,然后进入教师岗位至今。现在在老家4线城市当小学教师。
同学9 SU-35
沿海发达城市的农村地区,家境普通,父母务工。大学期间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毕业前夕没有非常明确的就业方向,后来通过应届生考试进入国企上班,成为国企职员,这个国企在沿海二线发达城市,毕业这么多年,从未换过工作。由于国企内比较压抑的工作氛围,外加所处的国企不是垄断性经营行业,这几年利润下滑,工作压力也大,目前过的比较苦闷。
同学10 M-29
沿海发达城市的农村地区,家境普通,父母务工。这个同学思维非常灵活,情商高,总是能抓住事情的重要本质。毕业后先是在大型国企上班几年,后来有感于自己的资源与人脉限制无法在所在的公司获得重大突破,毅然在前几年从国企离职,考入老家乡镇小学当教师,前年又发愤图强,一举考中自己家乡市区(沿海二线城市)的重点小学,借助于前几年在社会上遭遇的毒打,他表现非一般毕业后就当教师的同学般的睿智和眼光,目前也算是找到非常适合自己的位置。
同学11 J-11
沿海二线省会城市家庭,家境普通,父母务工。虽然从小就在大城市长大,但是家庭并不富裕。好在父母为他这个独子倾注了所有的爱,生活也不算有非常大的压力。毕业后先是在国企上班一年,后来因为收入低并且不喜欢这份工作,辞职去深圳学习计算机编程等知识(我们作为一个纯文科专业的,他这个也算是华丽转身),从深圳学成之后,又因缘巧合又回到通信行业国企上班,成为国企职员,岗位也从文员变成程序员。
同学12 SU-27
沿海发达城市的农村地区,家境小康,父亲为小个体工商户,自己承包做小生意。大学期间作为学生干部,态度积极,被所有同学一致好评和认可,大学毕业后,先是在保险公司上班3年,后来无法忍受保险公司的工作氛围和工作强度,毅然辞职裸考,整整备考一年,一举考中老家沿海二线城市市区排名第一的最好的小学,作为小学教师,他自己一贯积极的工作态度外加这个重点小学的光环,在工作方面也算是得偿所愿。
同学13 J-16
沿海发达城市的内陆县城的农村地区,赤贫,父母务农。这个同学大学期间学习一般,也很少参与集体活动和上台露脸等,与自己舍友等小圈子的里的一些同学混得比较熟,不过这个同学情商高,从大学期间开始就有意识维护与所有认识的同学的友好关系,作为社交高手,毕业后先是在私企上班,换了好几份工作,后来考入老家沿海二线城市市属事业单位,在单位工作期间,如鱼得水,借助平台优势,开始发挥社交能力,认识政府各局、各系统人员,构筑了庞大的当地关系网,在职期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从政府事业单位辞职(这时还不是公务员),现在在一家律所当律师。
同学14 J-10
沿海省份的内陆县城的农村地区,赤贫,父母务农。这个同学大学期间沉静内敛,比较少说话,学习也不好,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毕业后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到处找工作碰壁,后来进入国企上班(非编制),因为不能忍受国企无趣的工作内容,感觉所在的岗位没有前景,收入也低,遂辞职后进入私企上班,期间多次变动,目前在沿海二线城市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
从上面可以看出:
1、当上公务员的同学主要来自富裕的商人家庭或者父母本身是公务员。
我对此总结的共同点:
- 他们生活比较没有压力,家庭给予物质支持让他们不论备考还是找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 家长比较开阔的视野和自己的社会活动给小孩耳濡目染,让他们更加认可和接纳、习惯这些社会岗位。
2、成为教师的同学全部来自普通家庭,在我的样本中,居然全部来自农村家庭。
我对此总结的共同点:
- 没有过多的社会资源提供支持,只能通过稳定的工作对抗社会的不确定性。
- 没有其他过多的择业机会,或者晋升困难。
3、进入国企的同学(全部是非垄断性国企)家境一般,但是也不会太差
我对此总结的共同点:
- 在国企上班不失为一个稳定的工作
- 他们家庭一般,但是也不会太差,这和在国企的工作追求非常接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4、进入私企上班的员工是家境贫寒的,没有可以得到任何支持的。(在这个案例中,当律师同学也被纳入私企的范畴)
我对此总结的共同点:
- 他们几乎得不到任何有效的家庭支持和帮助,没有可以依靠的资源,职业变数大,完全游离于医师公之外。
- 几乎没有本专业方面的特长
- 职业发展最为丰富(样本中的同学分别从事律师、地产销售、互联网运营),与本专业主流从业者大相径庭,或许这是他们仅有的翻身路径,虽然不一定可以实现。
结论一:
原生家庭和所处时代,这两者基本上框住了大部分人的一生。
如果不是扩招,我吊车尾的成绩成不了他们的同学。这是时代给我的福利。
很多人一辈子都摆脱不了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情绪、习惯、性格,这些大部分都在很小的时候形成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主要受父母的影响。进而又影响到他们后来的世界观、择业、就业与工作。
此外,父母的财力和能力同样也决定了孩子周围是什么生活质量的人群,决定孩子上什么学校,决定能接触到什么类型的人。 所以说,孩子触及的教育资源其实就是父母财力和能力的延伸。
我的陈述不是代表我相信宿命论,我反而是认为我们这一代更加应该合理跳出资本、社会、时代、父母给我们框住的圈子。
结论二:
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首先,母弱和父强是互词,双方是共用的,并不是指母亲弱父亲强,而是指父母弱和父母强。类似于《木兰辞》中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如果父母很弱,那就去经商,如果父母很强,那就去做官。如果家族背景在家乡强大,去大城市拼搏反而浪费了自身优势,应该留在家乡,依靠父兄背景。如果家里条件一般,也没有什么背景,那就要挪挪地方,即是走他乡,闯四方,才能有出路。
这四句话,道明白了普通人的出路,还点出了,说穿了“家世背景”的重要性。意思是,如果父母是普通人,没钱没背景,孩子只能靠自己。经商创业是条翻身的路。从财富的角度看,这可能是对你最有利的选择。很多普通家庭出身的人,博取前途的方式,首先是靠学习,然后是打工,跟对人,有机会的话才能经商做老板。如果父母身居高位,人情干练,那孩子从小就会善于察言观色,善于学习,进入大单位工作后更能快速拉近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快速高升。
我发现,这14个同学,不经意间就不由自主遵循了这四句话。(不要抬杠,不是百分百一致,而是路径非常类似,比如我认为律师和地产销售也算是经商)
古人的智慧,真的依然在现在社会准确适用。
母弱出商贾——J-16、SU-30
父强做侍郎——SU-57、F-16、F-15
族望留原籍——SU-57
家贫走他乡——J-10
结论三:
工作方向更明确,毕业之后就有更加明确的职业目标的,职业更稳定,职业变化更少的,家境都是好的。没有职业方向,浑浑噩噩被社会毒打才明白,职业波动大的,都是家境差的。这主要是父母给予的指引作用的区别。
结论四:
父母非常强大的,子女都无法超越。父母普通的,子女都超过并且过的更好(哪怕是最贫困的同学),这就是跃升和进步。
这也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意义,因为生活越来越好。
这也是国家一直进步给普通人带来的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也就是说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结论五:
不要鸡娃,作用是有限的。
如果你看懂我以上所说的,你就明白,孩子的起点就是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能力和财力,这是基础,虽然很打击人,但这是事实。所有鸡娃的父母只是将自己的不甘、不安转嫁给下一代,然后用好听的理论自圆其说。
如果孩子的基础已经被确立了,他今后脱颖而出的能力就是在变化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那种难以言状的软实力(比如怎么欣赏美,怎么在交流中让人喜欢等等)
结论六:
这依然不是宣扬宿命论。
一种人是认为生活很艰难就屈服了,并且用宿命论安慰自己。
另一种人是认为生活很难也要顶上去,做不做成无所谓,我希望自己永远是这种人。
最后看看这14个文科男生,真的都挺帅的:
F-35
SU-57
J-20
F-16
F-15
SU-30
F-22
JF-17
SU-35
M-29
J-11
SU-27
J-16
J-10